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566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818/R

邮发代号: 82-91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 国际刊号:1672-5662
  • 国内刊号:11-481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10年第1期文章
  • 甘南藏族自治州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高度平均达3000米,全州总人口65.6万人,有藏、汉、回、蒙等民族24个,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8.42%,汉族占43.84%,回族占6.83%,其他民族占0.91%.甘南州中心血站于2004年7月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街头无偿献血.为进一步加强采供血工作,保证血液安全,笔者对本地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莉芳 刊期: 2010- 01

  • 运城市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液体,如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等引起的危害.......

    作者:王晋生;卫军;宁少萍;贾少贤 刊期: 2010- 01

  • 南汇区5例HIV阳性孕产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截至2008年底,南汇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3例(原设在上海市虹口区的监狱总医院搬迁至南汇区,故其2008年发现的24例HIV感染者疫情划归南汇区);累计报告艾滋病(AIDS)病人9例,死亡2例.其中通过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及产时保健筛查共发现HIV阳性孕产妇5例,分别为2005年1例,2007年2例,2008年2例.5例中夫妻双方均为本地户籍1例,外来媳妇嫁入本地2例,夫妻双方均为......

    作者:许磊;朱瑛 刊期: 2010- 01

  • 性工作法律与艾滋病防治的国际视角分析

    目的探讨有利于在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的性工作法律制度.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式,针对性工作法律和艾滋病防治之间关系研究的主要国际文献开展分析.结果国际社会对性工作的立法框架可大体分为三类:禁止性法律、规范许可性法律和性工作非罪化法律.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分析,禁止性的法律使性工作地下化,不利于艾滋病防治;规范许可性法律无法有效解决未经登记的性工作者的健康问题;性工作非罪化法律可避免性工作者转入地下......

    作者:孟金梅 刊期: 2010- 01

  • 河南省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非政府组织(NGO)的参与,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增添了新生力量,但其自身能力不足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建议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建设,管理部门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的自身优势,予以科学引导、大力支持,有效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陈昭云;胡建平;彭元娥 刊期: 2010- 01

  • 男男性行为人群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流行状况及其研究进展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是性传播疾病之一.20世纪,此病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2003年底以来.此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流行,并且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不断发生散发、爆发或流行.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其流行特征表现为以沙眼衣原体L2型感染为主,主要发生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且有特征性的直肠炎临床表现.目前性病淋巴肉芽肿的实验室诊断以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为主要手段,强力霉素仍作......

    作者:李建红;陈祥生 刊期: 2010- 01

  • 男性性工作者与HIV感染相关的人口学等因素研究进展

    男性性工作者(Malesexworker,MSW)是通过向男性或女性提供性服务而获得报酬的男子,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人口学及高危行为特征,从而导致该人群HIV等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发生率,反之,包括这些因素在内也促使其涉足性工作.......

    作者:廖留妹;张北川;李秀芳 刊期: 2010- 01

  • 男性包皮环切作为艾滋病预防策略的伦理规范分析

    2008年,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艾滋病新闻发布会上联合通报,目前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包皮环切能降低男性在异性性行为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危险.该文将从医疗、公共卫生和伦理道德等角度,分析男性包皮环切作为艾滋病预防策略的伦理规范问题.......

    作者:岑平;杨晓波;邓伟;邹云锋;阮玉华;梁浩 刊期: 2010- 01

  • 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由于社会歧视及自愿咨询检测(Volunlarycounselingandtesting,VCT)的覆盖率等因素,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人数和实际检测报告人数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有大量的传染源--艾滋病感染者尚未被发现.在发现传染源后,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已发现的传染源管理丢失.国内一些专业的艾滋病防治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提高随访率、科学横......

    作者:李明奎;王万海;张晓燕 刊期: 2010- 01

  • 杀微生物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近年来,性传播已经成为全球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在HIV疫苗研究暂时受挫的情况下,用于保护生殖道、直肠等局部粘膜部位免于HIV感染的杀微生物剂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进入临床前,对杀微生物剂进行全面可靠的安全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该文对杀微生物剂安全性评价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评价模型,包括细胞模型、组织模型和动物模型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从......

    作者:李亮助;徐建青;张晓燕 刊期: 2010- 01